国家级、省级成果 
 校级成果 
 课题项目申报 

课题项目申报

关于组织申报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2015-06-01 18:04  

各相关部门: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5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的文件要求,现将我校2015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努力培养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深化教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教师教育改革实践,借鉴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高等院校和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以及各级教科研部门的紧密结合,树立以科研促改革、兴改革的意识,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和项目资助的方式,按照培育组建、团队申报、评审认定、合作研究、绩效评价、结项奖励的程序,引导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协同创新,引导高等师范教育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引导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师教育发展研究创新实践工作,促进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引导广大教师向教育实践专家转变,研究、实验、总结、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师教育研究和创新实践成果。课题研究立项的原则是以问题为中心,立足省情、校情,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突出解决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领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二、申报要求

  (一)人员要求

  1.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较高的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其中,重点项目负责人要求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项目负责人必须是该课题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员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研究课题。同时,项目负责人在相关领域要有一定的研究积累,并按要求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评议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

  3.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只能主持申报1个项目。作为主要参加者原则上不能超过2个项目。已承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在规定周期内尚未结项者,原则上不得申报新的课题。

  4.高等院校实施“双导师制”中聘请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可以作为课题主持人进行申报。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中小学一线教师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师、教研员、教育科研人员联合申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

  5.项目组成员不超过8人(含负责人),同时必须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研员或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从事基础教育管理的人员参与,比例不少于40%

  (二)研究要求

  1.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范围主要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新入职教育和职后的专业发展以及高等师范教育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领域,围绕此范围,在教师教育体制、机制、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师范生招生选拔、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经费投入等领域开展研究,不在上述范围者将不予立项。

  2.项目负责人要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在申请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除取消项目申请资格外,并对有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

  3.课题研究强化实践的价值取向,着力解决实践问题,必须紧扣所研究的课题内容,有系统翔实的文献综述,有科学、可行的研究路线和技术方案,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创新点清晰,按时呈报研究成果,确保成果质量。

  4.各高校在组织申报时,要严把质量关,规范申报材料,提高课题质量,要认真审核申请书的内容,特别是严格审核申报资格、选题和论证的科学性及可行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并签署明确意见,确保申报质量;要根据本校的学科优势,以当前我国、我省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聚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体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三、立项数额和经费来源

  2015年启动建设140项左右,其中,重点课题(含委托课题)40项左右,一般课题100项左右,以及指导性立项课题若干项。对省财政直供经费的高等学校,省教育厅给予课题研究专项经费资助,经审查批准立项的重点课题每项资助3万元,一般课题每项资助8000元,高校按1:1比例配套项目资金。指导性立项课题由课题项目组自筹

经费。为推进我省教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立项将向国家级、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申请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领域倾斜,向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倾斜。委托课题将根据全省教师教育改革任务和教师教育领域关键、薄弱环节寻求突破情况下达。

  我校重点项目限报2项,一般项目6项。我校为非省财政直供经费的高等学校。

  四、课题研究立项程序

  课题的申报、评审、立项及结项等均参照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具体程序是:

  1、培育组建。通过教育类课程教师培训计划、创新实验区计划,高等院校教师和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基础教育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相结合,组建科研团队。

  2、团队申报。以团队形式,自愿进行申报,申报内容参考《课题研究立项指南》。

  3、评审认定。教育厅组织评审专家评审、认定一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课题。

  4、合作研究。在项目负责人主持下,科研团队根据批准立项的课题,按项目申请书约定的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5、绩效评价。立项项目须按规定报送课题研究进展;课题结项时,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项目研究成效进行评估。

  6、结项奖励。根据绩效评价意见,对优秀课题成果,进行奖励;对合格课题成果,予以结项;对不合格课题,不予结项。

  五、研究期限、成果形式

  (一)重点课题(含委托课题)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一般项目和指导性立项项目原则上为1年。

  (二)成果形式为论文、专著或研究报告,部分成果择优论证后直接应用于实践。

  六、2015年申报方法及时间

  此次申报工作使用“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管理系统”完成电子数据的采集和报送。

  系统网址为http://jsjy.haedu.gov.cn,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一)各申报人员自行登录系统,根据系统提示要求,认真注册个人信息,准确填写并在线提交《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

  (二)各高校负责对申请者的资格和申报的课题进行初审,并按照分配限额(见附件1)择优向教育厅推荐。各高校系统管理账号、密码沿用去年的,如有遗忘请联系省教育厅师范处。

  (三)我校本次项目网络申报截止日期为201569日下班前,纸质材料报送时间610日前。

1、《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2

2、相关证明材料:项目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员近三年内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与项目有关方面的获奖证书复印件,正式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复印件(各1份,按序装订成册并装袋,每袋限装一个项目的材料,袋子的正反面分别粘贴项目申请书封面和袋内材料目录)。

  所有申报材料不再退还,请自行留底。

  联系人:马志强

  联系电话:2183538

  电子信箱:smxkyc2012@126.com

附件: 1.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

                                       科研处

                                    201561

 河南省教师教育课题研究立项指南

  (一)教师教育改革研究

  1.基于河南省的教师教育新课程实施研究与实践

  2.基于河南省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接研究

  3.教师教育类课程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4.新课标与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和对学生行为影响研究

  5.基于河南省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研究与实践

  6.教师教育服务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与实践

  7.基于河南省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用与实践

  8.河南省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9.教师教育制度的重建研究

  10.基于河南省教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

  11.基于河南省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与探索

  12.基于河南省的教师教育标准建设和制度建设研究

  13.基于河南省的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与实践

  14.教师教育类课程优化研究

  15.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16.教师教育类优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17.教师教育类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

  18.教师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19.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教师,以下同)养成教育及教师职业道德研究

  20.基于河南省教师教育类课程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1.基于河南省的师范生见习、实习基地有效性及教师培训实践基地一体化研究

  22.基于河南省的教师教育类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制度研究

  23.基于河南省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条件保障研究

  24.基于河南省的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25.基于河南省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和制度研究与实践

  26.基于河南省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研究与实践

  27.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制度对我省的借鉴和相关比较研究

  28.师范类专业综合改革研究

  29.基于河南省的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模式、方式等相关研究

  30.基于河南省的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

  31.教师教育信息化及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

  32.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建设及创新平台研究

  33.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研究

  34.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35.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研究

  36.基于河南省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37.“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38.师范生师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培养研究

  39.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分类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研究

  40.教师教育自我评估制度研究

  41.中小学教师文化与教师发展研究与实践

  42.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研究

  43.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研究

  44.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内涵研究

  45.师范生教育实习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46.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评估制度研究

  47.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研究

  48.师范生提前批次录取面试环节规程研究

  49.基于河南省的教师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50.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试点建设研究

  51.特殊教育师资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机制的研究

  52.幼儿园教师综合培养、小教师资全科培养以及中学教育师资本硕一体化分段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探索

  53.师范本科生主辅修制度和师范类专业“双学位”试点研究

  54.基于河南省的高等学校承担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相关机理和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55.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56.“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

  57.基于河南省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究

  58.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研究

  59.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模式研究

  60.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61.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62.建设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调查研究

  63.建设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64.中小学教师分类培训需求调研和分析

  65.新任中小学教师岗前培训的项目设计和培训标准研究

  66.在职中小学教师提高培训的项目设计和培训标准研究

  67.骨干中小学教师高级研修的项目设计和培训标准研究

  68.中小学教师培训全程质量监控方案研究

  69.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案例的研制标准研究

  70.促进中小学教师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研究

  71.“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中小学教师培训选学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72.基于网上协同研修的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实施模式研究

  7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效整合的模式研究

  74.建立中小学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的研究

  75.中小学教师培训培训者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和考核机制研究

  76.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77.高师院校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合作机制研究

  78.专家评估、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监测研究

  79.教师教育领域其他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二)基础教育相关领域改革研究

  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影响与变革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与专家引领关系研究与实践

  3.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如何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研究

  4.新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与实践

  5.学生、教师、学校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的互动与促进机制研究与实践

  6.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及互动研究与实践

  7.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研究与实践

  8.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暨校本研修制度研究与实践

  9.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研究

  10.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研究

  11.教师及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2.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13.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14.探索严格准入、能进能出的教师管理新机制研究

  15.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6.师资在均衡发展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相关制度研究

  17.基于河南省的基础教育师资招考制度改革和相关对策与建议

  18.基于河南省的教师发展学校研究与实践

  19.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的协同发展

  20.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21.基于基础教育薄弱学科、紧缺学科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22.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23.基础教育领域其他热点、难点问题

 

 

 

 

 

 

 

 

 

 

 

 

 

 

关闭窗口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博
加QQ群

版权所有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山西路42号    邮编:472000 豫ICP备06007557号

/div>